2020年3月19日 点击人次:2680
赣鄱大地七十载,四色共绘新画卷
作者:胡邦宁
巍巍井冈,滔滔赣江,气壮山河,无限绵长。这里红色传承,唱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这里金色闪耀,谱写了一篇接续奋斗的壮丽华章;这里绿色发展,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这里古色悠悠,描绘了一幅底蕴深厚的历史画卷。
70年砥砺奋进,70年披荆斩棘,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赣鄱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筚路蓝缕,从艰苦奋斗中走来,推动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5月20-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三年内两次来到江西,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今天的4600万赣鄱儿女,牢记嘱托,正奋进在16.69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正投入到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新征程中,一幅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红色基因永传承
漫步在江西省会南昌的大街小巷,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八一学校、八一公园……一个个名称印记鲜明,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而放眼到整个江西,红色,依然是最亮丽的底色。江西拥有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又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江西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3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可以说共和国的旗帜上永远飘扬着属于江西的那一抹红色。
在赣州西北面的井冈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上山的必经之路——泰井高速公路厦坪入口处,屹立着“井冈红旗”雕塑,这尊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巨石,象征新中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像一团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燃起;三是像一面飘扬的旗帜,昭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每年会有超过1500万人次的游客从这里登上井冈山,还会有大概100万人专门来这与“井冈红旗”合影留念,红色基因就这样在一代代人手里传承。
位于江西瑞金叶坪乡黄沙村的华屋,又被称为“红军村”。因为在苏区时期,这里的43户人家,家家户户有人当红军。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曾深情讲述这里“十七棵信念树”的故事:“红军时期,华屋村有17位青年应征参加了红军。在长征出发前,他们相约到村里的山坡上,种下了17棵青松。他们种树时相约,等到革命胜利之后,我们再回来相聚。假如谁没有回来,请回来的人代他把他的家人照顾好。这些红军都是20多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小的15岁。参加红军是要牺牲的,是有可能回不来的。的确,这17位年轻人一个都没回来,全都牺牲在长征路上……”
红色故事催人泪下,而这更是提醒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初心本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探寻“初心”源头,为全党作出示范。江西广大干部群众只有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着强大的信仰力量,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源源不绝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金色奋斗谋发展
“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的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这是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殷切希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江西如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如今,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持续的脱贫攻坚,井冈山于2017年2月率先在全国脱贫摘帽,今年年底还将迎来首条高铁高通。
革命老区的变化,是江西70年来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而在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环境方面,江西更是迎来历史性跨越。全省GDP从1949年的9.09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2.2万亿元,人均GDP从69元增加到4.74万元,红土圣地旧貌换新颜;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水运空港通达世界,沪昆、京九、京福高铁交汇南昌,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9.5%提升到2018年的56%,城乡环境“颜值”越来越高,美丽江西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已有1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00万减至2018年底的50.9万,贫困发生率由5.7%降至现在的1.38%,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系列数字,生动地再现了70年来江西的辉煌成就,更是江西全力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会上,习近平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过程中加强合作和扩大开放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那么江西作为中部内陆省份,不靠海,不沿边,如何实现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呢?这些地方给出了答案。在南昌,C919国产大型客机第一次试飞成功,VR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逐步成型;在赣州,稀土生产占据重要市场,全国唯一的革命老区内陆港,中欧班列穿梭往来;在鹰潭,智慧新城建设如火如荼,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幸福……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易炼红说:“江西人历来敢于打第一枪,敢于放飞梦想。”的确,江西有着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辆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等等,这些都是“江西造”,这意味着江西人的血脉里面流淌着敢于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基因。今天的江西,正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为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崛起,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三、绿色理念广传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江西人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奋力打造出了一块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首歌,歌词唱到“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可以说,江西是红色省份里面最绿的,绿色省份中最红的。这里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0.4%,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4.6%;这里满眼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是全国唯一“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这里这里拥有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每年近百万只候鸟、全球95%的白鹤选择在这里栖息。让城市拥抱森林,让绿色融入生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正在这里成为常态。
2016年2月,在江西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夸赞江西的绿水青山,他说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走出了一条永续发展的路子。以生态美与经济富的最佳结合的旅游为例,江西将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推动江西旅游发展“风景这边独好”。“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经济蓬勃发展,2018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7%、26.6%,其中乡村旅游接待3.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00多亿元。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可以直接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一幅幅亮丽的生态美景将永驻赣鄱大地,天蓝、地绿、水清、空气甜的生态环境将成为江西人民的永恒财富,代代相传。
四、古色画卷展文化
江西文脉悠长、人文荟萃,自古便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江西都有自己独特品牌。
过去,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熠熠生辉;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汤显祖等人流芳百世;儒释道思想文化交融发展,分别在江西中兴、定型、发源……
如今,2019年在南昌举办了持续7天的“文化的力量——2019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落幕,逾9万人次观众现场“打卡”,巡礼展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把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平面与立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视听冲击力、震撼力和表达力,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公共文化的新服务、文化产业的新发展,让人们对“江西文化”有了更深更全的新认识。瓷都景德镇多年来相继建设了陶瓷博物馆、陶溪川、三宝瓷谷等一批批充满活力的文化传承基地,陶瓷教育、科研、文博等机构与生产制作陶瓷的企业、作坊共同奏响了陶瓷技艺传承的协奏曲。“才子之乡”抚州临川,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已成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乡音版《临川四梦》、盱河高腔《牡丹亭》在海内外频频巡演,有力助推了江西文化扩大对外影响力……
今天的江西,中医药、非遗、戏曲、陶瓷、青铜等越来越多的江西优秀古色文化,正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彰显着江西文化力量,为江西文化强省战略挥洒浓墨重彩。
红色,是江西的本色;绿色,是江西的亮色;古色,是江西的底色。广大江西干部群众,正是把本色、亮色、底色汇聚成发展的金色,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凝心聚力,共绘新时代多彩新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江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