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 详情
31.5K

樟树市简介

2018年11月30日   点击人次:15339

樟树市简介

樟树简介

樟树市地处赣中,跨赣江中游两岸,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全市辖10镇4乡5街道,境域国土面积1290.99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07万公顷,有林面积2.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62%。总人口56.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31万人,农村人口3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7‰。

 

樟树因树而得名,因酒而立市,因药而扬名,因盐而闻世,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区位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历史上是与景德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先后获得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中国药都、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县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中国家具先进产业集群奖、全国“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中国歌词之乡、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创作基地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全省专利十强县、全省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市等多项省级荣誉。2016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入围全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行列,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复评。旅游发展综合指数位列全省前十,获评全省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市,连续十年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小康进程居全省第二。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33.6亿元,增长8.8%;完成财政收入52.18亿元,增长3.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1亿元,增长8.9%;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0.1亿元,增长12.5%;引进国内市外资金69亿元,增长12.9%;外贸出口1.8亿美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47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2元,增长8.6%。

1.png

一、历史源远流长

 

樟树是一座“三县治城、四朝故郡”的历史文化名城。4500—5000年前,“筑卫城”人栖息于此。商周时期建立以吴城遗址为中心的古方国都邑,与中原殷商王朝并存,是吴文化的源头。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设立清江县,治所在境内的潇滩镇(今临江镇),北宋设临江军、元时改临江路、明代为临江府并沿至清朝。新中国成立后,县治所由临江迁至樟树。1988年12月26日,清江县撤县设立樟树市(省计划单列)。

 

二、交通区位优越

 

地处江西“大十字架”生产力布局的“天心地胆”之位,自古就是“八省通衢、四会要冲”的水陆交通要津,距省会南昌76公里,属南昌1小时经济圈范围。浙赣铁路、京九铁路、105国道、千里黄金水道赣江和赣粤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六大动脉连接清萍、清高、樟抚3条省道,交织成了樟树内外沟通的大交通网络,具有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加速承东启西辐射,便于接受沿海产业转移和发展科技型新兴产业的区位优势。

 

三、产业特色鲜明

 

形成了药、酒、盐和金属家具制造和旅游五大支柱产业。

 

药业: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历1800年不衰,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2013年7月,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药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认定的“中国药都”。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8万余亩,道地药材以“三子一壳”(吴萸子、黄栀子、车前子和枳壳)为主,是全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江西唯一的中药材市场,占地235亩,药材交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全市药业企业总数达110家,有6家药品生产企业、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2家保健品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23家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国家GSP认证,认证企业之多、药品品种之广,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居前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其中福城医药园于2004年列为省级医药工业园,仁和集团的“仁和”、“妇炎洁”、“优卡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仁和”品牌连续八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14年列第353位。至2015年底,全市有药品、原料药生产企业14家,其中有4家通过GMP认证;有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80余家,其中有28家拥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4家,其中有13家通过GMP认证;有药品流通企业31家,其中有30家通过GSP认证。2015年,全市医药、保健品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3.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医药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9.3亿元;中药材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60亿元;全行业上缴税收4.69亿元(其中仁和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77亿元,上缴税收3亿元)。江西(樟树)第4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各项指标均超历史,其中:参会医药厂商达1万余家,参会代表超10万人,参展企业700余家,参展品种9000余个,成交金额35.2亿元;大会期间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50.1亿元。2015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医药产业孵化创业园、药都医药物流园;医药产业步入“互联网+”时代,全市医药企业网上交易额87.17亿元;仁和集团被评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樟树市获“中国药都”称号。

 

酒业:始于商周,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云:“好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清代樟树娄源隆酒店酿出好酒,以四个“特”字相标,远销邻省,故名“四特酒”。1959年周恩来总理称赞四特酒“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邓小平同志品尝后留下了“酒中佳品,味道独特”的佳名。2004年“四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樟树市、宜春市的空白。2012年“四特”品牌荣获2012年度中国酒类十大最具全球竞争力品牌。2013年1月,四特酒公司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创新型企业;4月,四特酒被遴选为工信部2013年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5月,四特酒公司“特香型大曲制曲工艺中防止青霉菌污染的方法”项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现发明专利道路上“零”突破。公司组织的“利用酒糟生产特香型调味酒的研究与开发”、“特香型窖泥的培养与应用”科研项目分别确立为国家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项目。2014年,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共申请专利43个,为历年来之最。公司获“江西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获“中国酒类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在白酒品牌榜中位列前八。2015年,四特酒公司上缴税收11.5亿元,比上年净增2.2亿元,增长23.7%,成为宜春市第一家年度纳税超10亿元企业。

 

盐化工业:岩盐储量探明矿区面积133.6平方公里,达103.7亿吨,储量居全省首位。现有晶昊盐化、富达盐化两家制盐企业,其中江西晶昊盐化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富达盐化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此外,樟树市规划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盐化工基地,被省政府列为省级盐化工基地。目前,基地共有企业31家,包括总投资75亿元的宏宇能源循环经济项目,为全省最大的真空制盐、氯碱、三氯氢硅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 2015年,盐化工基地有落户企业33家。其中,有原盐生产企业1家,氯碱、纯碱及玻璃制造基础化工企业3家,下游产品产业链企业26家,园区公用配套企业3家。是年,全市盐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65亿元,增长3.38%;上交税金3.92亿元,增长5.82%。盐化工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72亿元,增长14.13%;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9.5%;上缴税收3.29亿元,增长12.71%。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盐产业特色基地”,被省经贸委评为“省级盐化工产业基地”。

 

金属家具制造业:以保险设备为主,是继药、酒、盐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2012年4月被授予“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称号。该行业从1973年起步,目前,共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12家。产品有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规格,销售收入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其中保险设备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全行业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2件,江西名牌产品6个。2013年,金属家具产业获全国优秀产业集群。2014年,全市共有机械五金制造企业72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保险设备企业16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有5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从业人员10220人。是年9月,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发展论坛在樟树召开,中国金属家具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展示会在樟树举办。2015年,全市共有金属家具生产及其配套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金属家具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有5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从业人员2万余人。是年,全市金属家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6.99亿元,增长11.4%;实现工业增加值31.16亿元,增长20.7%;实现利税12.01亿元,增长10.9%。金属家具产业基地获中国家具先进产业集群奖。

 

旅游业:樟树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文化遗址众多,有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等文物保护点10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距今4500年,城垣宏大、造型奇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吴城商代遗址打破“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雄峙于赣江东岸的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蟠衍100余千米,面积6860公顷,史称“清江碧嶂”,以其“行如阁、色如皂”而得名,宋代以来,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誉称,山上名胜众多,有著名的骆驼峰、太极峰、挂壁峰、玉女峰以及剑劈石、双鲤石、一天门、丹井、洗药池、紫阳书院、大万寿崇真宫、宋代鸣水桥等。2001年11月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12月,阁皂山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9年底与浙江石景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杭州博雅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恒明星照明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阁皂山福地景区项目协议,项目总投资3亿元。2010年4月18日,投资25亿元的福建新恒基集团养生旅游项目在樟树正式签约,项目占地约400公顷,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养生旅游天堂”。2010年5月,阁皂山旅游开发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6.8亿元。2011年,新恒基养生旅游项目被列入省重大调度项目,通过项目认证、压矿报告,进行二期征地,并于6月19日举行开工典礼。2014年,中国古海景区一期于元旦正式开业,开放海洋之恋、养生会馆、盐晶动感SPA等12个项目。2015年,阁皂山景区成功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旅游人次累计达56.8万人(次);中国古海景区成功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旅游人次累计达59.6万人(次)。四特酒文化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开元名都五星级酒店、丁仙湖休闲度假区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及规划。至此,樟树建有中国古海、阁皂山2个4A级景区,三皇宫1个2A级景区,三层楼、梦湖山庄2个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紫竹庭特色三星农家旅馆、丁仙湖三星农家旅馆等一批景点,基本形成以葛玄路为主轴的旅游产业布局。

 

四、文化底蕴深厚

 

樟树五千年的历史,宗教与药文化积淀深厚,遗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100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有距今4500多年的樊城堆遗址、距今4500~5000年的筑卫城遗址、距今3500多年的“江南商代方国都邑”——吴城遗址;有唐初创建的通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临江万寿宫、道教胜地阁皂山东峰之崇真宫、药材行铺集资公建的三皇宫、现保存完整的昔临江府署大门望楼大观楼、建于明初的钟鼓楼、南唐时所立的太平观碑;第三十三福地的阁皂山内有岩、池、石、坛、桥、丹井、引路松等名胜及北宋鸣水桥、药圃百草园、紫阳书院、石城庵、道德宫、一天门石坊等古迹。

 

樟树自古文风鼎盛,书院林立。南宋进士、著名理学家张洽创“清江书院”,国子监司业黎立武创“金凤书院”。明代建石龙、仰高、芗林、明经、明宗5所书院。清代再建萧江、乐育、云岩、龙岗、观澜、孙公、裴公、汇川、章山、紫阳、雪崖、王侯12所书院。清光绪年间创办清江官立中学堂、高等小学堂。民国初创办樟树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江西省立第十三中学、江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均为全省创办较早的学校。民国29年(1940)创办清江县农林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开全省职业教育之先河。

 

樟树自古人文荟萃。仅自南唐至清末,中进士300人、举人463人。黄土岗镇墨庄刘家南唐进士刘式一家“五子登科皆进士”,一脉六代19位进士。历史名人有北宋文学家刘敞、北宋史学家刘攽、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南宋抗金“忠壮”李邈、南宋名臣向子諲、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洽、两宋著名画家扬无咎、元代著名文学家范梈、元代著名文学家兼医学家杜本、明吏部左侍郎熊化、明吏部右侍郎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廷麟、明著名医学家聂尚恒、清顺治状元刘子壮、清吏部尚书杨锡绂、清末著名金针大师黄石屏等。现代名人有国民党总部总务部长彭素民、中央研究院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全国政协委员兼民革中央常委陈劭先;当代军中骄子有少将杨树根、张海棠、肖求如、汪庆广;全国劳模黄华珍、顾阿发、雷佩珍、王斗斌、皮桂娣、杨文龙;科技界杰出人才黄元平、尹长民、聂红、欧阳林、裴剑锋、龚健雅等。

 

樟树自宋建临江军以来,一直是驻兵囤粮要地,境内曾发生过数次较大规模战争。近代以来,樟树人民为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与太平军一道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1853~1861年8年中,太平军曾3次进军清江,4次攻占樟树,驻守临江达3年又35天之久。1911年11月6日,彭素民、黄介民、陈劭先等民主革命先驱,组织临江军政府分府,光复清江县(今樟树市)。民国2年(1913)8月底,樟树人民在临江配合李烈钧讨伐北洋军阀袁世凯。民国15年(1926)9月19日,北伐军抵原清江县城临江;10月4日,千余民众参战,配合北伐军激战樟树风车口,打败军阀邓如琢,并击毙陈修爵部41团团长。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判变革命后,共产党员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成立游击队、赤色农会,给封建地主阶级以沉重打击。民国19年(1930)7月24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攻占樟树,歼敌2个营;是年10月4日,红一军团总部在吉安发布“移师北上向清江集中”命令,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三军团占领县城临江;10月2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直属队、工农革命委员会亦随一军团到黄土岗、太平圩,并在黄土岗廖家召开总前委会。红军战略退却后,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樟树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6个地下交通站,开辟湘鄂赣与湘赣苏区地下交通线4条,用鲜血和生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打破敌人的封锁。为粉碎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民国22年(1933)12月24日,红十六师征战临江,歼敌400余人,缴获枪枝300余条。抗日战争时期,樟树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军参战。在“崇贞观战斗”中,樟树民众探敌情、送情报、送粮、送弹、救护伤员,为夺取“上高会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樟树概况

1.png

 

 

历史渊源

樟树市境古属扬州,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始建新淦县,治于淦阳(今樟树市城区)。西汉分属新淦、建成、宜春3县。东汉中平二年(185),析宜春县置汉平县(治所在今樟树市中洲乡门楼里之古吴平圩),市境分属新淦、建城、汉平。三国改汉平县为吴平县。唐武德五年(622),以樟树西南境太平圩(今昌傅镇境内)为县治,置始平县。武德七年(624),废始平县入新渝县,市境分属高安、新渝、新淦县。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划出新淦县以北地区,另拨新淦县的崇学乡和高安县的建安乡、修德乡在萧滩镇(宋改称临江镇)建清江县(袁赣二水汇流萧滩,江水清澈,以水名县)。北宋淳化三年(992),割清江县、新淦县、新喻县置临江军,军治所设临江镇,清江为倚郭望县。北宋治平三年(1066),割新淦茂才乡、新喻思贤乡隶清江县,县境由3乡增至5乡。1949年6月19日,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是年7月15日迁临江镇,1950年3月27日又迁回樟树镇)。1988年10月26日,撤消清江县,设立樟树市。

 

樟树历史悠久,宗教与药文化积淀深厚,遗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100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樊城堆遗址是赣江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江西土著文化重要的一支;筑卫城遗址是全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远古大型土城之一,是江南印纹陶遗址“核心”地区的著名遗址;“江南商代方国都邑”——吴城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道教三大传箓圣地之一的阁皂山,唐代御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寰宇记》载为“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境内“六朝松”、“迎客松”、“照门松”“皆唐宋时物”,并载入《中国古松志》。阁皂山东峰之崇真宫,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汉以来,张道陵、葛玄、丁令威等道长,都在此设有坛井,并遗有葛玄洗涤草药之“洗药池”,另有岩、池、石、坛、桥、丹井等名胜及北宋鸣水桥、药圃百草园、紫阳书院、石城庵、道德宫、一天门石坊等古迹。唐初创建的通慧寺,主殿栋宇迄今尚存;南唐时所立的太平观碑,刻有南唐江文蔚所撰创修太平观序文;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的临江府署大门望楼“大观楼”,为保存最完好的府衙建筑,府署内古林葱郁,池塘山石布置精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内有王安石出生地“维崧堂”遗址、苏东坡书《金刚经》碑和《重建临江府静治堂》碑、《清江县题名记》碑及施侯墓;建于明初的“钟鼓楼”,内有大钟,重3700余斤;药材行铺集资公建的“三皇宫”,供药王孙思邈,祭祀远古“三皇”及历代神医妙手,为樟树药业发展之见证。

 

行政区划

樟树市辖10个镇,5个街道,4个乡。

街道办事处:淦阳街道、大桥街道、鹿江街道、福城街道、张家山街道

镇:临江镇、观上镇、昌傅镇、永泰镇、刘公庙镇、义成镇、黄土岗镇、经楼镇、阁山镇、店下镇

乡:洲上乡、中洲乡、洋湖乡、吴城乡

 

地理气候

我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7.7℃,七月份平均气温29.3℃,一月份平均5.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1.7℃;≥5℃积温6145.6℃,≥10℃积温5585.0℃。年降水量1710.7毫米,多集中在三至六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为1718.2小时。无霜期273天左右,约在十一月下旬初霜,二月底终霜。“春寒”易引起烂种、烂秧,“五月寒”使水稻分蘖受阻和幼株受害,“秋害”危害二晚抽穗扬花,五、六月的暴雨易酿成洪涝,秋旱、冬季冰冻霜雪,常损害作物。

 2000年前后,我市经常出现连续几年的暖冬天气。特别是2007年,年平均气温达19.5℃,比常年偏高1.8℃,创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中6—8月,气温一直达38℃,最高40℃。我市年降水量平均1707毫米,主要集中在三至六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而该年度降水量仅985毫米,较常年偏少4.2成,汛期未出现过一场暴雨,降水之少为历史罕见。7—10月则出现了严重的伏旱加秋旱,不少水渠断流、池塘干枯、田地龟裂,农作物受灾面积33712.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1亿元。水灾也是影响我市的重要气象灾害,1994年汛期(4—6月)降水1018毫米,其中6月12日—17日就降水350毫米。洪水导致21个乡镇(街道)受淹,受灾面积27666公顷,损坏房屋2108间,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除洪水、干旱灾害外,我市冰雹、雷电、大风、冰冻等灾害性天气也频发,尤以2008年雨雪冰冻天气为甚。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大规模的雨雪冰冻天气,我市从1月13日开始普降冻雨,2月1日又遭受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灾害性天气。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维持了25天,其中日平均气温低于1℃为13天,连续日平均气温低于0℃为4天,25天最高气温都不超过5℃,灾害性天气给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涉及农、林、水利、药材种植、交通、电力、通讯、路桥、广电设施、市政、房屋等方方面面直接经济损失7.3亿元。

 

自然资源

生长在江南小城的我们,对家乡的河流有太多的记忆。那时的我们,或是在小溪边嬉戏玩闹;或是在小河里游泳捉鱼;又或是勤劳的人们在河岸边洗洗刷刷。潺潺水声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广电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流经樟树的那些河流与湖泊。 (樟树水系图) 樟树的河流 樟树市境内河道属赣江水系。以赣江为主轴,西有袁河、蒙水、萧江、澧江;东有龙溪河、芗溪河、清丰河。总长263.65公里,水面78456亩。 赣江(清江),赣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全省。赣江经新干县下洲入境,过永泰镇、洲上乡、洋湖乡及樟树市西,东北折经张家山街道、大桥街道,于牛湾洲出丰城。境内长28.4公里,占主河长度的3.84%。赣江出峡江县境后,进入平原,水势漶漫  。古时在新干、清江两县境内,曾多次改道,为害至烈。宋嘉泰元年(1201)以前,赣江自新干三湖镇龙窝口至横滩洲一带,瓜蔓水长,形成众多湖泊。加以袁河自三江口分流,东至龙富口会赣江,江面宽阔,水势更盛,且波流澄澈,得名“清江”。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夏,赣江暴涨,将永泰镇下五里至蛇溪冲决,遂成“铜锣江”(即赣江的铜江村至樟树蛇溪脑段),不在西折临江镇。赣江夺蛇溪之后,原联结赣江与袁河的两条故道,形成“夹流”,横亘两河之中,故名“横河”。樟树市河西有花滟洲,旧时有“花滟洲圆丞相出”之语。 袁河,上游称秀江,渝水,古称南水、牵水。源出萍乡市武功山主峰北麓,蜿蜒东流,自县境西南黄土岗镇垴上(清江垴)入境,沿县境南届(黄土岗镇、昌傅镇南届)曲折东流,至昌傅镇下余村时,绕成90度大弯,折北直插县境中部(临江镇、洲上乡),......

 

经济发展

樟树因树得名、因药成市、因酒扬名。历经2100多年的风霜洗礼。今天,54万樟树儿女在这片12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继往开来,正以“明星城、工业市、科技园、旅游地”和“药都、酒都、盐都”的风采昂首再造新辉煌。 近年来,樟树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营造“动心、安心、放心、舒心、省心”工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变美、布局变优、“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初步拉开框架,城南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同步推进,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一批重点工程先后竣工或加紧建设,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工业聚集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以医药为主导,化工、服装为两翼的浓厚产业特色,带动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印刷包装、橡胶、瓷器制品等10多个行业落户,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樟树以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可称独树一帜。 区位优越: 樟树地处江西腹地,距省城南昌不足1小时路程,处昌九工业走廊和京九经济带的十字交*点,可较好地承接和辐射,是襟带江西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的天心地胆之地。 交通便利: 樟树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水陆交通要津,现代化的立体交通更成了它联接外部世界的便捷之途,赣粤、沪瑞高速公路在昌傅形成立交,105国道纵穿市区;京九、浙赣铁路成十字形横跨10个乡镇街道;赣江水道中分全市。 通讯快捷: 樟树自秦以来就是江南最重要的驿站,如今的邮政通信更趋现代化,程控交换机容量达7万门,无线寻呼、移动数据网覆盖全市城乡;电报电路自动转报,并设有短波电台。 经济特色明显: 药、酒、盐不仅支撑了全市经济大厦,还是樟树的三面“金字招牌”。......

 

人文风俗

一、礼仪习俗   称谓 长辈  称曾祖父母为大公、大婆(大:方言音hài);称祖父母为公公、婆婆,今多称爷爷、奶奶;称父有多种情况,一般长子子女称父为爸爸,因爸爸与伯伯方言读音相同,为示区别,一般非长子子女称父为爷爷(方言yáya),也有称爹爹的,称叔叔的极少见,现多称爸爸;称母一般称妈妈,俗称姆妈;称父之兄为伯父,俗称大伯、伯伯、伯爷;称父之弟为叔叔、叔爷(方言ya);称父之嫂、弟媳为大妈、姆姆、婶婶;称父之姐妹及配偶为姑姑、姑父,俗称姑娘、姑爷(方言ya)。 平辈  称兄夫妇为哥、嫂,称弟夫妇直呼其名。夫妻相称多直呼其名,俗称老公、老婆。 母方  称母之父母为外公、外婆,俗称爱公、爱婆;称母之兄弟及配偶为舅舅、舅妈,俗称母舅、舅母;称母之姐妹及配偶为姨妈、姨父,俗称姨娘、姨爷(方言ya)。 妻方  妻之父母外称丈人、丈母娘或丈人婆,直称时与妻子持同样称呼。妻之兄弟及配偶外称大舅仔或舅老倌、舅母仔,直称时与妻子持同样称呼。 夫方  夫之父母外称家公、公爹或家管、家婆、公婆,直称时与夫持同样称呼。夫之兄弟外称内兄、叔仔;夫之姐妹及配偶外称姑仔、姐夫、妹郎,直称时与丈夫持同样称呼。 姻亲  夫妻双方父母互称亲家,直称亲家公、亲家母。亲家称儿媳外称媳妇,俗称新妇,称女婿外称姑丈,直称时呼其名。 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对公职人员多称同志,对一般人也习惯称同志,或以亲属称谓相应称之,如大伯、大叔、大哥、大妈、大婶、阿姨、大姐等。年纪大的称老人家,年纪轻的称后生、妹子,年纪小的称细伢仔、草皮仔、细妹仔、细女仔,婴儿称毛伢仔、毛毛。改革开放后,男性称呼有先生、男士、师傅、老板等,女性称呼有小......

 

名胜古迹

临江古府 临江自唐朝武德八年建镇至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上曾为军、路、府署所在地,明朝被列入全国33大工商课税重镇,鼎盛时期“一府辖四县”、“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为“舟车孔道,四达之地”。作为江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临江古府至今仍留存有大量历史人文景观。 ·大观楼:位于临江镇县前街,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尔后几经修缮,屡有改观。原名谯楼,系临江军、路、府署大门望楼,是江西省现存唯一规模宏伟的郡治头门旧址。整体为城楼式建筑,通高22.4米,登楼眺望,远山苍松,桔林农舍,江上风帆,城廊街衢,历历在目,故又名大观楼。1951年江西省临江荣复军人疗养院进驻后,将原县府旧址辟为院址,该楼遂成为院门楼。虽修缮时局部略有改变,但风貌基本如旧。2006年公布为江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原名“观音观”,又名“钟楼”,位于临江镇府前街与民主街之间,素与大观楼相媲美。始建年代不详,明初大学士解缙曾夜览临江,吟出诗句“风夹钟声过渡口,月移楼影到江心”,据此证实此楼明初即有。钟鼓楼楼高30米,内置铜钟一座(尚存)重3000余斤。民国时遭日本飞机轰炸,楼体倾斜。1979年1月将危楼拆除,保留楼基观音阁,铜钟完好,《碑记》文字有些磨损,均存于阁内。2007年在原钟鼓楼建筑基址上,重新修建,基本恢复原貌。 ·万寿宫: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青石门壁,素雕花木、戏剧人物、翔禽图案等石雕。宫深5进,砖木结构,大小藻井2个,宫有4脊,正脊通高9米,歇山顶、青石地,面积约1430平方米。门额立“万寿宫”石刻竖匾,上文“忠孝格天”石刻横匾,门两旁立联“德被生民念点生阳苏涸鲋,波平泽国铁沈鄂渚锁魁蛟”。现经修缮,保存尚好。 ·清江户局:位于临江镇万寿宫左侧,1930......

 

名优特产

樟树是“中国药都”,自古为江南药材集散地,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有商州枳壳、陈皮、黄栀子、杜仲、车前草、吴茱萸等近800多个品种。其中商州枳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新中国卫生部编纂的《中药大辞典》中均有记载,因其采摘和加工不同凡响,炮制的枳壳皮青、肉厚、色白、香味浓、果囊小、呈菊花状、质量好、疗效高,而成为枳壳中之上品,宋时已被列为“贡品”。樟树中药材以其质量上乘、制作方法独特、疗效显著而享誉千百年,樟帮药工精湛工艺切制的中药饮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久负盛名。 ......

科技教育

  —科 技 [概况]2017年,樟树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系列讲话和全国、省、宜春市科技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新常态、理清工作新思路、落实创新新举措,努力实现科技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优、优中有为,完成了全年科技工作目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精心策划,精准指导,项目申报成效显著,项目实施稳步推进。是年,科技局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项目指南,对科技项目资源做到早摸排、深挖掘。采取专题培训会、微信群、上门走访、组织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结合樟树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17年共争取有经费的科技计划项目3项,共争取项目经费340万元。其中省级1项: 江西工埠公司申报的省级创新驱动“5511”工程重大研发专项项目《起重机械高效新型驱动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已获2017年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立项。首期300万资金已经下拨。宜春市级2项(江西省樟树市樟树贡酒业有限公司的“定向选育优良菌种强化大曲提高特香型白酒酿造出酒率新技术”和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的“特香型新型大曲工艺及在酿造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樟树市已立项的省级重点新产品有27个,分别是樟树庆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三七微粉饮片”、江西德盛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宜春彩色纸专用固色剂的研发”、江西德盛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的“高温匀染剂”、江西德盛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的“荧光黄专用固色剂的研发”、江西金都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防雹增雨高炮自动控制系统”、江西省樟树市樟树贡酒业有限公司“樟树贡青瓷口杯”、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的“参鹿补......

 

医疗卫生

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4所,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8所,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卫生院11所,有村卫生所220个,乡村医生530人。全市医疗机构拥有病床85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494人,其中执业医生和助理医生760人,注册护士655人。拥有固定资产9800万元,其中医疗设备4600万元。全市有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级甲等医院4所,经评审达到爱婴医院4所,为全国农村中医试点先进县,江西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 ......

 

体育事业

在樟树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樟树市体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一、群众体育有基础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5%,学校学生达标率达95%。体育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现有2个人群体协(农民、老年),12个单项体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会员达2万余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6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个。1992年我市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第一批“武术之乡”,1994年我市被国家体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田径之乡”。我市先后组队代表江西参加过第三、第四届全国农运会,项目有舞龙、毽球、打梭,第五届农运会樟树籍有16人参加了毽球、田径、龙舟等项目的比赛,组队参加了五届“武术之乡”武术比赛等全国性比赛。信鸽、太极拳、体育舞蹈在江西省都有很高的声誉。城北街道(原张家山镇)连续举办了35届春节农民运动会。樟树建市以来举办了三届运动会和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了二届社区群体活动(全民健身)大展示。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2003年我市荣获江西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最佳组织奖,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荣获2001年至200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体教结合有成果 我市体校于1993年成立“三集中”体校以来,共向省体工队、省体校、宜春市体校输送后备人才179人,共获得国家级奖牌56枚,省级奖牌276枚。达一级运动员15人,达二级运动员52人。2001年被评为江西省A等县级体校。 三、体育产业有起色 自2001年发行电脑体育彩票以来,我市电脑体育彩票以每年较大的增幅向上递增,2005年销售创历史新高达千万元。相......

 

历史名人

张道陵(34~156)  江苏丰县人。据《史乘》载,道教(五斗米)正一道派创始人张道陵(又称张陵),87~122年间曾多次来到樟树阁皂山炼丹、采药、行医、布道。又据载,东汉和帝永光三年(91),西汉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从四川鹤鸣山来到樟树阁皂山。今阁皂山骆驼峰西侧的西坑卦壁峰下,尚留有旧居“天师坛”、“磨剑池”等遗迹。唐代,在阁皂山建造的阁皂观中的祖师殿内,塑有张道陵像。1991年春,樟树召开国际中药节,在阁皂山重建大万寿崇真宫,仍塑有张道陵塑像。张道陵在樟树采药、行医的活动是樟树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人,由于张道陵兼巫兼医药的活动,使得道家学说融入医学之中,所以樟树药帮历来都信奉医、药、道同源之说。张道陵成为樟树药帮的“鼻祖”——樟树第一代药王。 葛  玄(164~244)  字孝先,家本瑯琊,丹术家。三国(吴)时,十八九岁仙道渐成,乃遨游山海,周旋于括仓南岳罗浮诸山,以卜修炼金丹之地。建安七年(202),玄遂迤逦由玉笥诣阁皂山,乃登东山献高峰而望曰:“形阁色皂山良水清,此真仙之宅吾金丹之地得之矣。”于是玄便在阁皂山集灵宝经诰撰成祭炼大法,生天宝籙灵符秘诀等,奏闻天帝建立法坛。黄武五年(226),玄又往麻姑山修炼。吴嘉禾二年(231),玄复往阁皂山福地,在东峰之侧建庵,曰:“卧云筑坛立龟居其中。”谢绝人事修炼九转金丹。时有瑞气祥光映照山谷,越三载大丹成熟。遂于洞口金丹砂池中浴丹,其泉忽然涌涨,金丹沸腾。玄曰“丹火力尚炎”,未可便服,遂藏之东崖石室中,以待醮谢天地,后服之。至今丹池之内金砂自沸,灵迹可验。清乾隆《清江县志》载:“葛仙凡经二十二处修炼,无一处见功效,惟阁皂山得成就。”玄在阁皂山结庐而居,采药行医、修道炼丹,删集灵宝经浩,撰成《祭炼大法》......

 


樟树市政府官网:

http://www.zhangshu.gov.cn/

樟树市人社局官网

http://www.zsjobw.com/